1月2日 維達那亞根·撒母耳·阿扎里亞

1月2日
維達那亞根·撒母耳·阿扎里亞
印度首位安立甘宗之主教,多納卡爾,1945
上帝聖父序文
經課於2024年美國聖公會總議會修訂。
本文最後更新於2025年1月5日
撒母耳·阿扎里亞於1874年出生於南印度的一個小村莊,他的父親托馬斯·維達那亞根是一位樸實的村莊牧師,母親艾倫對聖經有深厚的熱愛與理解。撒母耳年僅十九歲就成為基督教青年會的傳道者,幾年後更成為南印度地區的組織秘書。他意識到,要使印度教會成長並吸引普通印度人信仰基督教,就必須建立本土領導層,並減少當時瀰漫其中的強烈西方影響力和幾乎全由白人掌控的領導體系。他在三十五歲時被任命為會長,僅三年後便成為主教,他的工作重心從基礎傳道轉向推動他對增加印度神職人員的願景,以及提升他們的教育水平。他是一位熱衷於促進教會合一的人士,也是最早看到統一教會對傳教工作重要性的先驅之一。他於1945年1月1日去世,距離南印度統一教會的成立僅有兩年之隔。
祝文
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的上帝,在地上每個文化與社群中建立祢的居所:我們感謝祢興起祢的僕人撒母耳·阿扎里亞成為印度第一位本地的主教。求祢使我們因他見證祢超越階級與種姓的愛,以及他為印度教會合一所做的努力而得著力量,好讓說著不同語言、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能同聲將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從今時直到永遠。阿們。
舊約
便西拉智訓 4:1-12
孩子啊!不要剝奪窮人的生計,也不要讓困乏的眼目白白等候。不可使飢餓的人憂傷,不可激怒困苦中的人。心裏憤怒的人,不要再加刺激;乞求的人,不要遲延賙濟。不要推卻急難中哀求的人;不要轉臉不顧窮人。有人乞求你,不可眼目轉離;不要給人有詛咒你的機會。因為他靈魂在苦痛中詛咒你時,創造他的主必垂聽他的呼求。你要使會眾喜悅你;並要向官長低頭。貧窮的人你要側耳而聽:並以謙和回應他的請安。當從虐待者手裏救出受虐者。你執行審判時不要三心兩意。你要如父親那樣看待孤兒,又要充當他們母親的丈夫。這樣你就如至高者的兒子;他必比你的母親更加愛你。智慧高舉她的兒子,又扶助那些尋求她的人。喜愛智慧的,就是喜愛生命;清早就追求她的,必充滿喜樂。
詩篇
詩篇 37:23-31
Novit Dominus
- 靠上帝恩寵的,必得地土,
*受祂懲責的,必定滅亡。 - 善人的步履,是主定的,
*他走的道路,主很歡喜。 - 他們雖傾跌,也不仆倒,
*因為主扶持他們的手。 - 我從幼到老,
*總沒有看見善人被棄,子孫乞食。 - 善人終日憐憫人,借貸與人,
*他們的子孫必要得福。 - 你須離惡行善,
*就必永遠安居。 - 主喜歡公義,
*必不丢棄聖人。 - 他們常蒙保佑,
*惡人的後代,必定滅亡。 - 善人必得地土,
*常住在那裏。
書信
使徒行傳 14:21-27
保罗和巴拿巴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成为门徒后,又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持守他们的信仰,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禁食祷告后,把他们交托给他们所信的主。
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从那里坐船回安提阿去。当初,众人就在这地方,把他们交托在上帝的恩典中,要完成现在所做的工。他们一到那里,就聚集了会众,述说上帝藉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且上帝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福音
路加福音 9:46-50
门徒互相议论,他们中间谁最大。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自己旁边,对他们说:“凡为我的名接纳这小孩子的,就是接纳我;凡接纳我的,就是接纳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就是最大的。”
约翰回应说:“老师,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阻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耶稣对他说:“不要阻止他,因为不抵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返回「次要瞻禮」